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的前身是广东省人民政府1978年举办的广东外国语师范学校和1983年举办的广东艺术师范学校,2001年1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2021年,通过省属职业院校集团办学,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三所中职学校并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学校立足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广东省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聚焦商务服务、新兴信息技术服务、文化艺术、教育等领域,打造了教师教育类、语言文化类、艺术设计类、表演艺术类、计算机应用技术类、财经商贸类、餐饮服务类等特色专业群。目前学院共设置10个二级学院,专业51个,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示范、重点、品牌、中央财政支持专业14个。
学校共设置13个管理机构,服务师生日常教育教学顺利开展。
学校秉承“学贯中西、德艺双馨”的校训,坚持“善知善行、尚德尚艺、开放合作、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教师教育出精品、职业教育创品牌”的办学思路,通过“人才培养个性化、教学成果作品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视野国际化”的教学“四化”改革,构建了“HAPPY+”双核协同(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达到全国领先水平,获“全国职业核心能力优秀课程示范教学单位”。
学校紧贴市场办学,每年招生时将依据实际情况对专业进行适当调整;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平均就业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毕业生创新能力满足度高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
学校在依托教学、科研、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在学前教育领域、中小学教师培训、餐饮人才培养、外经贸人才培养、语言文字培训测试等方面为广东省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支持。
近年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严格落实党委对思政课建设的主体责任,领导班子成员常态化深入思政课堂,讲课、听课、评课,参加集体备课会,向思政课教师提建议、传经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图:校领导集体听思政课
3月12日下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锻造新时代思政“金课”,学校党委书记马栩生率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推门听课”,深入思政课堂,在五山校区综合楼206课室,听取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彬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
图:王彬老师授课
课上,王彬重点讲授了教材第五章中“道德的本质”内容。她从两个方面讲述了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是一种实践精神。王彬综合运用问题链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对比分析法等,充分调动学生互动讨论,让课堂“越来越热”,较好完成了课程教学任务。听课过程中,校领导边听边记,对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及课堂氛围等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
“要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才能让青年学生入脑入心。”课后,马栩生肯定了王彬老师的精彩讲授和同学们认真的学习态度,他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一体贯通。
课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专题评课会,与会人员结合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建议,开展了一次教学活动的深度思考。他们纷纷表示,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不断砥砺前行,“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融媒体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图)
【关闭】